广西地质学会 官方网站
 
广西地质学会
首页 通知公告 学会概况 党建工作 工作动态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教育培训 建言献策 地学科普 学术活动 会员管理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追忆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宁津生院士
作者:未知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0-03-23  点击:

  3月15日,我国著名大地测量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宁津生因病逝世,享年88岁。为缅怀宁津生院士,我们特选登他的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建成撰写的纪念文章。

  ——编者

  1990年至今,我师从宁津生老师已有30年了,这是我的幸运。宁老师在我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和儒雅的风范,始终引领和激励着我。

  爱徒如子的老师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报考了宁老师的博士。那时,我知道宁老师是我国地球重力场领域的知名专家,听过他的一些讲座和报告,还拜读了他和管泽霖教授合编的《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发现地球重力场领域很有挑战性,于是决定深耕这个领域。

  开学报到那天,宁老师约我在办公室见面。一进门,他微笑着招呼我坐下,亲切的语气立即抚平了我紧张的情绪。随后,他给我介绍了研究领域的重点、难点和前沿动态,勉励我潜心研究,力争有所建树。这次见面,奠定了我奋斗一生的研究方向。

  读博期间,宁老师带我参与了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并且成功建立了当时我国阶次和精度最高的地球重力场模型,以及我国首个5'×5'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大型科研项目,从中学到的很多东西对我后来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宁老师一生崇尚学术,极为重视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1994年夏天,在他的帮助下,我被选派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空间研究中心进行学术访问。其间,他经常打电话给我,了解我在国外的研究进展和生活情况,强调一定要把本专业领域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学回来。1996年,有人推荐我去学校科技处任职,他表示反对。1999年,当我被任命为测绘学院院长时,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还年轻,当院长不能影响业务工作。”2011年,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宁老师非常高兴,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要继续出成果!”他叮嘱我要一如既往地站在教学科研一线和学术前沿。2014年底,我担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学校管理工作自然会分散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宁老师每次见面都特别地嘱咐我:“建成,学术不能丢啊,要见缝插针搞科研!”宁老师要求我不仅要坚守在科研第一线,同时也要深入教学第一线。为了能让我在教学上有所建树,进一步开阔视野,从2005年起,宁老师让我参与教育部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测绘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并于2012年把测绘学会教育委员会的工作交给我负责,不遗余力地通过实际工作进一步锻炼我、培养我。

  “大学的产品就是学生,老师应该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宁老师从1956年大学毕业开始便从事教学工作,不管有多忙,给学生上课这件事,他从来没有丝毫放松和怠慢过。即使是很熟悉的讲稿,他在每次上课前也要重写,及时更新内容。学生们都喜欢听他的课,称他是“课讲得好、人长得帅”的好老师。

  可以说,能成为宁老师的学生,是人生的幸运。我一路追随,从未离开。

  儒雅豁达的学者

  宁老师是一位平易近人、心胸宽广的学者。他作为校长,和下属平等相处,与同事真诚相待,对学生和蔼可亲。宁老师那博学儒雅、宽厚豁达、严谨谦逊的风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和周围的人,也为他赢得了师生、校友以及业界的尊敬和爱戴。

  宁老师心胸豁达。1980年奥地利学者莫里茨来学校讲学,宁老师做翻译。李庆海先生当场指出他翻译得不准确,让他下不了台。宁老师丝毫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反而经常夸奖李庆海先生治学严谨。

  在出差的火车上,宁老师也和我们一起聊天,非常随和。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乐呵呵地与人打招呼。他身边总会围着很多人,不管是学生、同事或是业界同人,都享受与他一起聊天、探讨和交流的快乐。“这是当老师的最大快乐!哪里都有学生,而且学生都跟你很亲近。”宁老师也特别享受这样的时刻和氛围。

  鞠躬尽瘁的校长

  1984年,宁老师被推选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武测”)副校长,3年后任校长,直到1997年2月卸任。在十多年的校长岗位上,他鞠躬尽瘁,殚精竭虑。特别是他在任期间,学校的办学方向清晰明确,教学质量快速提升,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大幅提高,为我国测绘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管是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或是其他类型大学,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培养学生。”宁老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20世纪90年代,测绘学科正处于发展转型期,以往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严重落后于学科发展,教学改革迫在眉睫。1996年,宁老师提议由校内几位院士一起为大一新生开一门基础课,明确测绘遥感对国家发展的意义、学科前景和未来出路。当时,新入学的本科生里,十有八九第一志愿报的不是测绘专业。他说:“开设这门课的初衷,是要挽留想转专业的学生。”1997年9月,《测绘学概论》正式开课。22年来,宁津生、李德仁、陈俊勇、刘经南、张祖勋、龚健雅等院士以及测绘界的知名教授先后加入教学团队。这门课程被学生称为“最奢侈的基础课”,已成为全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教育教学的示范课堂。

  近年来,虽然他步入耄耋之年,也早已离开校长岗位,但老校长的测绘情怀依旧不减。他依然坚持在讲台上为“00后”新生讲授测绘课程,激励他们立志为祖国测绘事业发展而刻苦学习。

  成果丰硕的“大地之星”

  宁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毕生从事地球重力场理论与方法研究,主要在布设天文重力水准网、推求大地水准面形状、研究卫星重力学和固体潮、建立地球重力场模型等方面均颇有建树,是我国地球重力场领域研究和教育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自1956年大学毕业到学校工作,他一生就与大地测量结下了不解之缘,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大地之星”。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宁老师和同事们对推求我国高精度天文大地网的整体平差所需要的高程异常、垂线偏差等地球重力场参数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精度等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也为20世纪60年代我国大地测量专业开展大地重力学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内容。宁老师与他人合著的《大地重力学》比较深入地研究了重力学的理论、方法及其在天文大地测量中的应用,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直是这一领域教学、科研和生产的重要教材和参考书。

  20世纪70年代,我国决定建立自己独立的大地坐标系统,这其中就有一个确定“大地原点”的重要问题。大地原点是一个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基准点,要围绕它进行大量的测量活动。在这些测量活动中,大地原点标石的稳定极为重要,任何细小的变化都会使测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使用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统的坐标原点是苏联玻尔可夫天文台,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的建设和发展需求。因此,1975年我国开始探索中国大地原点的设置,宁老师被学校安排参加此项工作。那一年,他43岁。他带领一帮科技人员,搜集分析了大量资料,并到郑州、西安、兰州等地,对各地的地形、地质、大地构造、天文、重力和大地测量等因素进行实地考察和综合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上开始利用卫星和地面重力资料联合建立高阶次高精度地球重力场模型,且发展迅速,而中国在这一领域较为落后。为改变这一局面,宁老师将研究重点转向地球重力场逼近理论,致力于建立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地球重力场模型和区域大地水准面。1990年,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新技术项目“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建立了中国最早的180完全阶次的地球重力场模型WDM89.1994年,他主持完成“地球重力场精细结构和我国大地水准面的精化”项目,进一步发展了高阶地球重力场建模理论,研究出适合我国局部重力场情况的360阶地球重力场模型WDM94.同时建立了一个全国范围内分辨率为5'×5'、精度为米级的中国大地水准面WZD94.满足了当时测绘生产的需要。这两个模型都是当时我国阶次最高、精度最好的地球重力场模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于我国地学、空间技术、海洋、地球物理、地震、地质等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宁老师是一位永远进取、不知疲倦的实干家。进入21世纪,年逾古稀的他没有停止探索地球重力场的步伐。在“九五”期间,他参与主持国家测绘科技重点项目“全国及省市地区高精度高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的技术研究及实施应用工程”,完成了新一代中国似大地水准面CQG2000.其分辨率为5'×5',精度为分米级,为我国1∶5万甚至1∶1万测图中以GPS水准测量代替几何水准,提供能满足精度的高程异常值,这一成果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国在测绘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软件等方面已和世界测绘发达国家具有同等水平,虽然现阶段还存在些许缺陷,但正在逐步完善,相信有一天我们中国定能成为测绘强国。”他对中国测绘行业发展充满信心。

  永不退休的“两委主任”

  宁老师长期担任教育部测绘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测绘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为推动我国测绘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测绘界同仁们称为永不退休的“两委主任”。

  自1984年起,宁老师担任中国测绘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在国家测绘局测绘教材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委员。1990年,他开始担任国家测绘局测绘教材委员会主任委员。直至2012年,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不再担任“两委会”的主任委员,改任名誉主任委员和顾问。他带领“两委会”一直致力于我国测绘教育的发展与壮大,致力于测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引领中国测绘教育的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在“两委会”的推动下,测绘教育紧跟经济发展对测绘人才的需求,不断发展,从专业目录调整后测绘类下设一个专业,到现在测绘类下设6个专业;从原来的全国30多个测绘类本科专业建设点,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个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200余个高职高专测绘专业点。

  在担任教材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他大力推进高校测绘教材建设,使测绘教材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引进到自编、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配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测绘教材建设体系。

  在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后,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由原来以教材编审为主要内容,转向对学科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研究、咨询和指导。宁老师敏锐地觉察到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对测绘学科专业带来的强烈冲击以及难得的发展机会,他带领“两委会”针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现状和未来发展、社会需求与课程体系设置、教材内容更新、改革热点难点等问题,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测绘学科发展方向探索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测绘教育与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

  宁静致远,津津乐道,生生不息,宁老师人如其名,他对我国测绘科技和教育事业的贡献有口皆碑,他是我们睿智儒雅的老师,更是一座巍峨的高山。

 
 
  学会导航 NAVIGATION
  > 学会简介
  > 学会章程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广西地质学会(www.gxdzxh.com) Copyright©200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 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竹溪大道35号(华业园)9楼 邮编:530022
联系电话:0771-5736966 电子邮箱:gxdzxh@qq.com
本网站从学术研究角度出发,所载资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