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质学会 官方网站
 
广西地质学会
首页 通知公告 学会概况 党建工作 工作动态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教育培训 建言献策 地学科普 学术活动 会员管理
地质特色扶贫助力实现精准脱贫
作者:高慧丽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布日期:2020-10-26  点击:

  记者日前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今年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任务已全面完成。至此,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已累计投入125亿元,聚焦自然资源部定点扶贫六县、乌蒙山片区、“三区三州”重点区域,实施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专项行动,走出了一条以找水打井、特色农业、防灾减灾、地质旅游和绿色矿业为主的地质特色扶贫之路,在解决贫困地区突出民生问题、助力就业增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发挥地质科技专业优势,融合应用地质、遥感、物探等多种勘查手段,自2013年以来,在江西赣南、滇桂黔、太行山等地质条件复杂、贫困群众饮用水困难地区,累计实施探采结合井1600余口,建立饮水安全示范工程38处,总涌水量超过20万吨/天,为200多万名贫困区群众提供了水源保障。

  通过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专项调查工程,在贫困区圈定绿色富硒土地2366万亩,提出绿色和无公害富硒、富锌农业基地及绿色食品产地建议区近400处,支撑江西赣州、云南昭通、贵州黔西、四川屏山、广西横县、黑龙江海伦、湖南新田、河北阜平等地建设300余处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园(基地)、“富硒品牌”田园综合体,推动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近150万名贫困群众直接受益。

  为保障贫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国地质调查局有针对性地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预警工作,查清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10万余个,做到了全国地质灾害数据库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了“县—市—省—全国”地质灾害数据联动更新。同时,专门研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推动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今年,完成2512处滑坡监测预警实验设备的安装,极大提升了科技防灾水平,为防止因灾返贫、因灾致贫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贫困区查明各类地质遗迹2200多处,其中世界级98处、国家级509处。通过挖掘地质文化元素和特色资源,助力3处世界自然遗产、5个世界地质公园、10个国家地质公园、26个省级地质公园申报成功,推动建设地质文化村10余处,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为推进矿业扶贫,中国地质调查局加大矿产资源调查力度,在南疆四地州、乌蒙山区等贫困区提交新发现矿产地420多处,评价了玛尔坎苏亿吨级富锰矿、大红柳滩百万吨级锂矿、火烧云千万吨级铅锌矿等8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储备基地。创新研发的20多项资源利用技术,显著提升了江西赣南地区铅锌多金属矿、锂辉石矿、高岭土矿、锡矿、钨矿等优势矿种的综合利用水平,年增产值2000余万元。

  下一步,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继续严格落实“一摘四不摘”要求,进一步发挥地质科技优势、地质资源优势,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一是继续发挥地质科技优势,改善民生条件。进一步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提升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和水质;进一步强化科技防灾和风险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精准实施能源、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支持绿色矿业发展,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二是加大地质科技支撑力度,服务农业特色化、优质化、品牌化。深化富硒土地资源的精细调查,加强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动态监测,积极推动天然富硒土地认定,探索建立富硒土地高效开发利用模式,促进全国富硒产业高效、健康、持续发展。三是充分发掘地质文化资源优势,助力农村特色文旅产业发展。通过开展特色地质旅游资源普查,挖掘地质文化元素,推动地质公园申报和地质文化村建设。积极培育地质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的“地质﹢生态旅游”新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学会导航 NAVIGATION
  > 学会简介
  > 学会章程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广西地质学会(www.gxdzxh.com) Copyright©2009-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 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竹溪大道35号(华业园)9楼 邮编:530022
联系电话:0771-5736966 电子邮箱:gxdzxh@qq.com
本网站从学术研究角度出发,所载资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